许梦娇:简要回顾了课题立项的初衷和目标,强调了地方文化理解在高年级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指出当前音乐教学中地方文化融入不足,学生缺乏对本土文化的深度认知和情感共鸣,因此需要通过设计指向地方文化理解的学习任务来改善这一现状。 一、小组讨论法应用 1.分组与任务分配 将课题组成员分成三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讨论。第一组聚焦太仓地方文化的核心元素,如海洋文化、郑和文化、江南丝竹文化等;第二组分析高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和需求;第三组研究现有的音乐学习任务设计模式和案例。 2.小组讨论过程 第一组:成员们通过查阅资料、分享个人经验,梳理出太仓地方文化的多个维度。例如,在海洋文化方面,提到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刘家港,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航海贸易、船工号子等文化现象;在江南丝竹文化方面,介绍了太仓作为江南丝竹重要发源地之一,其独特的乐器组合和演奏风格。 第二组: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音乐兴趣和学习方式。认为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和体验音乐。同时,他们也开始关注音乐与文化、生活的联系,希望通过音乐学习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 第三组:收集和分析了国内外一些优秀的音乐学习任务设计案例,总结出常见的设计模式,如任务驱动式、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并指出这些模式在地方文化融入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参考。 3.小组汇报与交流 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并提出疑问和建议。例如,在第一组汇报后,有成员提出如何将抽象的海洋文化转化为具体的音乐学习任务;在第二组汇报后,大家讨论了如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更具吸引力的学习任务;在第三组汇报后,成员们探讨了如何借鉴现有案例的优点,避免其不足,设计出适合本课题的学习任务。 二、案例分析法应用 1.案例选择与介绍 主持人选取了两个与地方文化融入音乐教学相关的案例进行介绍。第一个案例是某地区将当地的民俗舞蹈融入音乐课程,通过学习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第二个案例是某学校开展以“家乡音乐”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学生分组调研家乡的音乐形式、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并通过创作、表演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2.案例分析与讨论 成员们围绕这两个案例展开深入分析,讨论案例中的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认为第一个案例通过舞蹈与音乐的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地方文化,但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第二个案例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任务难度和资源支持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 3.启示与借鉴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成员们得到了许多启示。例如,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注重将地方文化元素与音乐知识、技能有机结合,避免生硬拼凑;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如邀请地方文化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等,确保学习任务的顺利实施。 三、学习任务框架构思 四、总结与展望 主持人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成员们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认为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成功构思了指向地方文化理解的音乐学习任务初步框架。同时,指出该框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例如,在任务难度设置方面,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确保任务的挑战性和可达成性;在资源整合方面,要加强与地方文化机构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习任务的实施提供更充足的资源保障。最后,鼓励成员们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入探索,不断完善学习任务设计,为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地方文化的融入提供更多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