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研讨活动

作者: 时间:2025-05-23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指向地方文化理解的高年级音乐学习任务设计研究

课题类别

微型课题

立项编号

W2024046

出席对象

课题组成员

地点

美术教室

时间

2025522

研究主题

音乐教材与地方文化融合分析

所要解决问题

分析高年级音乐教材与地方文化的融合点

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文献分析法

 

 

 

 

 

 

1.内容筛选与分类:课题组成员分组对教材进行逐页分析,筛选出直接或间接体现地方文化的内容。例如:

民歌类:教材中收录的《茉莉花》(江苏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等,虽未明确标注“太仓地方文化”,但可通过对比分析其旋律、歌词与太仓本地民歌(如双凤山歌)的异同,挖掘文化共性。

民族乐器类:教材中介绍的二胡、古筝等乐器,与太仓江南丝竹中常用的乐器(如扬琴、琵琶)存在关联,可引导学生探究乐器组合背后的地域音乐风格差异。

传统音乐形式类:教材中涉及的戏曲(如京剧、黄梅戏)、曲艺(如苏州评弹),可与太仓地方戏曲(如沪剧、锡剧的流行区域)进行对比,理解地方文化对音乐形式的影响。

2.融合点标注与评估:对筛选出的内容标注融合点类型(如显性融合:直接引用地方文化素材;隐性融合:通过音乐风格、主题间接关联),并评估其融合深度(如是否仅停留于知识介绍,或涉及情感体验、创作实践)。例如,苏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以“江南水乡”为主题,收录《江南好》等歌曲,虽未明确提及太仓,但可通过补充太仓水乡景观图片、郑和航海相关故事,将学习任务延伸至太仓地方文化。

 

 

 

 

1.教材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具有潜在空间:尽管现有教材中直接涉及太仓地方文化的内容有限,但通过主题关联(如江南文化、海洋文化)、音乐元素对比(如旋律、节奏、乐器)等方式,可挖掘大量隐性融合点,为学习任务设计提供基础。

2.融合需兼顾“知识传递”与“文化体验”:教材中地方文化融合不能仅停留于知识介绍(如民歌的起源、乐器的构造),而需通过情境创设(如模拟古代市集听评弹)、实践参与(如学习简单的地方舞蹈动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中理解文化内涵。

3.强化“文化语境”构建,将音乐学习置于地方历史、民俗、生态等背景中;注重“活态传承”,通过非遗传承人参与、实地考察等方式增强文化真实性;关注“学生主体性”,根据学生兴趣设计分层任务(如基础任务:学唱地方民歌;拓展任务:为民歌创作新歌词)。

物化成果

《高年级音乐教材与太仓地方文化融合点分析报告》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直塘小学网站模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