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筛选与分类:课题组成员分组对教材进行逐页分析,筛选出直接或间接体现地方文化的内容。例如: 民歌类:教材中收录的《茉莉花》(江苏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等,虽未明确标注“太仓地方文化”,但可通过对比分析其旋律、歌词与太仓本地民歌(如双凤山歌)的异同,挖掘文化共性。 民族乐器类:教材中介绍的二胡、古筝等乐器,与太仓江南丝竹中常用的乐器(如扬琴、琵琶)存在关联,可引导学生探究乐器组合背后的地域音乐风格差异。 传统音乐形式类:教材中涉及的戏曲(如京剧、黄梅戏)、曲艺(如苏州评弹),可与太仓地方戏曲(如沪剧、锡剧的流行区域)进行对比,理解地方文化对音乐形式的影响。 2.融合点标注与评估:对筛选出的内容标注融合点类型(如显性融合:直接引用地方文化素材;隐性融合:通过音乐风格、主题间接关联),并评估其融合深度(如是否仅停留于知识介绍,或涉及情感体验、创作实践)。例如,苏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以“江南水乡”为主题,收录《江南好》等歌曲,虽未明确提及太仓,但可通过补充太仓水乡景观图片、郑和航海相关故事,将学习任务延伸至太仓地方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