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童年留白:“五项管理”的价值内涵与学校主张

作者: 时间:2023-12-08 点击数:

2021 年 5 月 20 日,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推进视频会,认真落实 2021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解读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交流经验,确保“五项管理”全面落地见效。

一、“五项管理”的问题导向

家长和社会普遍认为,这些年减负的结果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课内减负,课外增负”。学生生命不堪重负,家长焦虑雪上加霜。孩子苦、家长累、学校无奈、社会焦躁,教育生态没有呈现自然之道,只见揠苗助长、急功近利之势。

这些问题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也并非学校、家庭、培训机构某一方面所造成的。这些问题的背后, 是难以摆脱的升学压力、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以及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这些问题的治理,也必然是一项复杂艰难的系统性工程。

今年年初,教育部密集出台义务教育阶段相关文件,并为此严格制定了“五项管理”。“五项管理”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关注的虽然看似中小学生手机使用、睡眠长短、作业量、提质健康等具体的小事实则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难事”和全社会的“大事”。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教育治理的重视和决心,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

二、“五项管理”的价值内涵

“五项管理”是“小切口、大改革”,关乎教育方向,关乎教育责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具体行动。思想引领行动。教师、家长、学生同为教育的主体,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政策、落实好“五项管理”,形成共识至关重要。

(一)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开卷未必有益。不健康的读物会荼毒孩子的心灵。在“读物管理”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规范购买途径。这是继三科部编版教材全国统一后,进一步扩展到课外读物的管理。我们要始终明确“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根本目标,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同时,还要警惕西方意识形态对青少年思想的侵蚀和影响,淫秽出版物、音像视频对未成年人道德与身心的危害。“五项管理”的首要职责,便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必须坚决树立身心健康基本标准

手机管理、睡眠管理、作业管理和体质管理都指向了学生身心健康,这也是红灯频亮的重灾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童年是人生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童年是真正灿烂的、独特的, 不可或失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然而,现实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一扭曲的成功观,使得父母以牺牲孩子的童年为代价去博取所谓的成年幸福。长期用眼过度造成视力下降;长期睡眠不足造成大脑发育不良;长期缺乏室外运动造成骨骼生长缓慢;单调重复的学与考、缺少真正生活的滋养,让孩子的心灵如同荒漠,以至慢慢畸变。好的教育必须坚持标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三)必须始终培育终身学习核心能力

人的一生不是百米冲刺,也不是马拉松竞技,而是一场自我的行走。高考似乎决定了所有学生都要加入统一赛道去赢得终极大考。但是人与生俱来的差异性,并不提倡所有人用同样的方式成长。

由于目标单一、评价单一,很多孩子学得被动且茫然,在义务教育阶段潜力被破坏消耗,等到了大学阶段却早已成为了厌学者。考入大学不是进入保险箱, 谁敢说一纸文凭能终身受用?学习不是在青少年阶段完结,而是打下根基、培植习惯、蓄足动力,为一生持续学习做好准备。

三、“五项管理”的学校主张

文件密集出台,会议全面推动,最终都要转化为每一所学校精准化、精细化的校本行动。基层学校必须勇于承担主体责任,因校制宜施策,将“五项管理” 落实落地。

(一)主体担当,落实五育并举

学校教育除了教书育人的主责,还具有指导家庭教育的职责。要按照“五育并举”的要求,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育人观,指导学生规划好放学后、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等校外学习计划,并在课后服务中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人与人的差距往往就形成在闲暇时间。儿童成长与植物生长同理,要学会静默与等待。在本学期初,学校推出“周三无作业日”减负令,制定活动指南发给学生和家长,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免除作业的这一天同样有计划、有目标、有收获,并以此倒逼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优化作业设计。以“童年 Jia 成长”为特色引领,“家”引导家长与学生关注幸福家庭建设;“加”要从片面的分数目标转换到丰富的成长目标;“嘉”鼓励每个孩子找到自身优势,发展兴趣爱好,自信阳光。

(二)家校对话,形成育人合力

贯彻落实上级的政策规定,学校不能简单地充当“二传手”,更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站在家校协同育人的高度,做好政策的宣传与解读,使之深入人心。首先是教师培训。

校长要担当主责,理解与转换,与教师积极对话, 将教育部的指示精神与学校的育人目标有机结合,取得全体教师共识,将“五项管理”化为全员自觉行动。

其次是家长宣传。除了通过学校官微、班级群等交流阵地,还要充分利用家委会力量,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制定最适合本校的行动方案。

再者是学生对话。针对最为敏感的“电话手表” 管理,学校面对全体学生举办了“对话手机”心理疏导大课。

由学生表演的情景剧生动鲜活,也直观地教育了学生,此时学校再及时推出“电话手表”申请制度也就水到渠成。

(三)系统推进,规划阶段目标

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标准要求,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扎实做好“五项管理”工作。

第一步是形成共识与制度配套阶段。广泛地宣传发动,听取教师、家长、学生意见,将每一条细则对标学校实际,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与办法。

第二步是稳步推进与适时完善阶段。脱离了群众就不会有好的制度措施,只图管理便利就会造成对立情绪。管理者要戒除闭门造车和懒政心理,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第三步是总结完善与经验推广阶段。要及时总结与提炼,并加以推广宣传,为下一阶段的全面推进奠定基础。

最后一步是全面夯实与久久为功。                      

“五项管理”不是改革新政,而是回归常识。能否坚持才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校长要守牢底线,教师要认准规律,家庭要稳定军心,社会更要正风肃纪,给孩子创造一个从容、安静、有序的成长环境。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直塘小学网站模板版权所有